薩拉的經濟學實驗
隨著“中國制造”的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,很多經濟學家和專業(yè)人士都在關注中國制造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。
薩拉?邦焦爾尼,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家報社的記者,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。同樣對“中國制造”有著特別的興趣。她不是經濟學家,但她和她的家人所完成的一次“生活中的經濟學實驗”。2007年6月,她的書《沒有中國制造的一年---一個家庭在全球經濟時代的真實生活歷險》,在美國一經出版,就引起廣泛關注。
“這次實驗完全是出于好奇。2004年圣誕節(jié)過后兩天,我發(fā)現,我們收到和送出的圣誕禮物,大部分都是中國制造。于是我對丈夫說:你覺得在目前的情況下,像我們這樣的美國家庭,有沒有可能整整一年不買中國制造的商品?你愿不愿意來嘗試一次這樣的家庭實驗?他最終同意進行一年的實驗?!?/p>
于是,薩拉給全家制定了實驗規(guī)則:保留家中現有的中國制造產品,但在一年之內,不再購買任何中國制造的產品。借此了解普通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和中國商品有怎樣的關系。
和許多普通的美國家庭一樣,薩拉一家通常都是在附近的大超市購物。而在那兒,最常見到的就是中國制造。
以往,這些價廉物美的商品往往是薩拉的首選。如今,要找到替代它們的非中國制造產品,卻格外困難。
費時,費力,這對于薩拉來說,還只是實驗的基礎成本。有些時候,她感覺自己更象個“近乎絕望的主婦”。
從咖啡機到果汁攪拌機,從捕鼠器到修抽屜的螺絲,有時,尋找非中國制造的替代品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于是,整整一年,薩拉一家只能喝速溶咖啡;自己動手做簡易捕鼠裝置。至于攪拌機,由于買不到非中國制造的刀片,只能棄而不用。
在那沒有“中國制造”的一年中,薩拉所面臨的最大的反對,不是別人,恰恰是自己當時年僅4歲的兒子。場上有很多中國制造的玩具,他喜歡,但我們必須說不。
為了給孩子們尋找非中國制造的玩具,薩拉和丈夫想盡了辦法,有時還親自動手給孩子們做玩具。
當一年的實驗將要結束時,四歲的兒子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對薩拉說:媽媽,我們重新開始買中國貨以后,就永遠不要停下來了。
在經過了一年的實驗后,薩拉也改變了以往對中國制造的一些看法。當她不斷在夏奈爾的成衣和品牌電腦的標簽上,也看到中國制造的字樣時,她意識到,中國制造早已超出了“廉價商品”的范疇。
“經過一年的實驗,我的結論是我們與中國關系密切。雖然我們兩國之間在一些方面存在分歧,但我們應該共同解決這些問題?!?/p>
|